• <bdo id="0cl6v"></bdo>
    <ruby id="0cl6v"></ruby>

      <rp id="0cl6v"><menu id="0cl6v"><td id="0cl6v"></td></menu></rp>

      <track id="0cl6v"><table id="0cl6v"></table></track>

          1. 對話馮侖:行政干預過多,破壞了保交樓的效率

            張鈴2023-10-26 10:45

            (圖片來源:視覺中國)

           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張鈴 10月20日至21日,萬通集團創始人、御風集團董事長馮侖現身2023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廈門峰會,不論是做主題演講還是接受專訪,他的發言一如既往地風趣、犀利。

            作為房地產行業老兵,馮侖不可避免地被問及對房地產企業爆雷、民營房企的債務困境,以及最早一代地產人離場的看法。

            10月16日,金地集團董事長凌克辭職,這是又一位見證中國房地產行業大周期的大佬選擇了退場。

            “我非常欽佩凌克,他不僅是一位出色的董事長,也是一個具有專業知識和正直價值觀的優秀創業者和公司高管。”馮侖和凌克的從業時間相近,他認為凌克是一個了不起的地產人,但也面臨著兩個制約因素,一是年齡,二是金地作為混合經濟企業,凌克的退休更多受到制度化因素的影響。

            這種制約因素,讓馮侖想起和凌克境遇相似的王石,他相信,無論凌克還是王石,他們的退休不會影響到公司的健康發展,這些公司的運營模式和管理層的安排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。

            大佬們在老去,行業也在劇變。馮侖打趣說,房地產行業已經過了青春期,再多的政策也無法讓它“長個”,未來穩定下來的健康的房地產市場,規模大概會由2019年的20萬億調整至8萬億-10萬億,房地產公司的數量未來或會從10萬家減少到1萬家以下。

            規模收縮,曾經的市場主體還有生存空間嗎?馮侖認為,如果將視野拓寬到房地產的多個子領域,如辦公、商業、酒店、物流倉儲、醫療健康、教育研發、公共物業以及新增的服務類房地產,民企依然會有很大的機會。

            “從2016、2017年開始,我們的視野和傳統的房地產商已經有所不同。”2016年,馮侖退出自己一手創建的萬通集團,以御風集團董事長的身份活躍在公眾視野中。

            御風集團將重心放在住宅以外的領域,圍繞醫療健康開發空間產品,主要聚焦四大產品,即健康公寓、療愈酒店、大健康產業園、健康生活館。“不用高杠桿,靠我們的手藝活著就能繼續走下去”,馮侖希望以一種與眾人不同的房地產經營方式去穿越周期。

            盡管已然在國內大健康不動產領域較專業和領先,御風集團的四種業務在公眾視野中知名度并不高。不過,馮侖看好這種相對輕盈、更易于運營的模式,雖然利潤不高,但目前四種業務都有盈利。

            又一次審視起房地產行業的困境與機遇時,馮侖想起100多年前的企業家胡雪巖的一句話,“前半夜想想別人,后半夜想想自己”。馮侖覺得,當一個企業做每一個決策時,先去考慮下環境、社會、他人,就會得到更開闊的事業,做出正確的決策。

            “地產思想家”、“商界段子手”,馮侖的觀點輸出依然和他身上的標簽相契。

            以下內容摘自經濟觀察網與馮侖的對話:

            經濟觀察網:爆雷房企如何解決債務危機,你有沒有什么建議?

            馮侖:非市場因素和市場因素是導致爆雷(債務違約)的兩種原因。

            非市場因素,如三年的疫情,不僅中國房地產公司受影響,全世界的房地產公司都受到了影響。如果不爆雷,該怎么辦呢?別說爆雷了,甚至很多工廠破產了,員工失業了。

            市場因素,可能是房地產公司的財務管理過于激進,或管理太過粗放,或價值觀過于急功近利,導致負債過高,資金流轉困難,最終垮掉。這種情況應該由創業者和實控人擔責。

            現在這兩種因素疊加在一起,大家都把責任歸咎于房地產公司的老板,我認為不是非常準確和全面。

            解決爆雷問題也有兩種方法,一種是市場化的方法,一種是行政的辦法。

            我看到各地有很多非市場化的方法,比如成立聯合工作組,差不多要用兩塊錢來解決一塊錢的事情。比如說建設成本是100元,建委可能會凍結120元、150元甚至200元來保證施工進行。

            在保交樓過程中,用行政的方法來操作,實際上效率變得更低了,因為沒有明確的責任人。

            另外一種方法是完全交給市場來解決,比如企業交不了樓,業主可以起訴,該抓就抓,政府就可以不太插手。

            實際上,問題的根源是政府介入了市場,沒有按照市場的正常契約交易來處理問題。政府更傾向于為了保證安全,花更多錢來解決問題,不行就抓人。由于非市場化的干預和管制太多,效率被破壞了,導致“捂不住了”,問題就爆發了。

            經濟觀察網:現在房地產市場頭部玩家基本都是國央企了,民企處在癱瘓或半癱瘓狀態,未來民企還有機會嗎?

            馮侖:房地產公司數量在逐漸減少,可能會剩下不到1萬家,從數量上看,民企仍占有很大比例,在規模上,國企和央企會占據更大份額,因為它們需要承擔更多社會責任和保障任務。

            雖然從傳統的開發公司角度看,現狀可能不容樂觀,但如果將視野拓寬到房地產的多個子領域,如辦公、商業、酒店、物流倉儲、醫療健康、教育研發、公共物業以及新增的服務類房地產,民企的機會還是很大的。

            傳統房地產開發模式主要是買地、蓋房、賣住宅,但全球的房地產市場并非僅限于此,有些房地產公司并不專注于住宅開發,而是有很多新業務方向。我們目前專注于醫療健康領域的開發,也是在做空間的生意,但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房地產開發。

            經濟觀察網:近些年,房地產行業出現很多規模型企業,進入后開發時代,行業可能發生什么變化?

            馮侖:在高杠桿開發時代做房地產,主要是規模導向,這是很正常的。因為高杠桿導致財務成本很高,只有通過高周轉,他們才能降低杠桿的風險,并獲得一部分利潤。

            在后開發時代做房地產,重點是資產的價值,而不僅是當期的現金流。

            舉個例子,北京的國貿一、二、三期,花了30年才建設了100萬平方米,這在“舊解釋”下只是個普通開發項目,就算是三線城市的開發公司也能做到100萬平方米的規模。

            但價值是什么呢?國貿的100萬平方米,現在市值大概是188億,那些傳統的房地產開發公司,雖銷售額高達5000億,但市值也就幾百億港元,它們做了就賣,營業額和當期現金流都很大,但負債也很高。

            做100萬平方米出租房的模式,當期現金流可能只有每年的租金收入,大概六七十億人民幣,但其資產的價值非常巨大,這兩者是完全不同的模式。

            現在對開發公司來說,實現100億元的銷售并不是很困難,所以我們的策略是慢慢累積,逐漸往上走?,F在進入了后開發時代,開始注重長期價值,慢慢地做,就像國貿一樣,可能做了30年,每年的現金流有一兩百億就不錯了,但最終市值可能會很高,這是長期價值的體現。

            每個企業在其生命周期中都需要做出很多選擇。以通用電氣為例,杰克·韋爾奇的選擇和他接班人的選擇完全不同,韋爾奇傾向于選擇短期現金流,卻導致了通用電氣在他離職后的困境。商業世界充滿了不斷的競爭,每個創業者都面臨一個問題,即在關鍵時刻能否改變自己。

            經濟觀察網:如果將來房價進一步下降,房子的資產屬性會發生改變嗎?

            馮侖:如果房子僅用來自住,它的資產屬性就相對弱,如果不斷地買賣,就是在利用它的資產屬性。要區分這兩種屬性,必須從制度層面來劃分。普通人買房后,一看房價上漲,就會計算自己是不是賺到了,房價一降,他們就不高興了。實際上,無論房價漲還是跌,他們都需要住在那里。

            在新加坡,他們劃分得很清楚。那些把房子當作資產來看待的,被稱為私人房地產,大約占總房產的20%,政府不會干預,你可以選擇投資或居住。而把房產納入保障體系的,就不具備資產屬性,占總房產的80%,從產權、規劃、投資、開發、分配、貸款到服務,都在政府的管控體系內運作。

            如果我們現在學習新加坡的房產制度,將住宅的資產性和使用性通過制度安排區分開來,就能明確這兩個屬性。

            在新加坡,住在政府保障房的人,通常不會考慮通過炒賣賺錢,因為房價增值空間有限。如果將這類房子賣掉,將來想再次申請就會變得困難,因此很多人選擇終身不變更房產,體現了這類房產的非投資屬性。對于私人房產,購買者可以自由買賣、倒騰,有投資的可能。

            我們現行的房產政策受到美國、新加坡、德國等多國制度的影響,未能像新加坡那樣從一開始就清晰劃分房產的屬性。最近大家都在討論如何化解國內房地產問題,有建議逐步將一些房產納入政府保障體系。未來,中國的私人房產可能會占總房產的40%,60%的房產將成為保障房。

            經濟觀察網:對現在有購房需求的人群,你有什么建議?

            馮侖:無論何時,只要你有需求且有能力,都可以選擇買房。而對投資需求,面對市場轉型以及市場減量、減速和減價,顯然現在不是投資的好時期。

            版權聲明:以上內容為《經濟觀察報》社原創作品,版權歸《經濟觀察報》社所有。未經《經濟觀察報》社授權,嚴禁轉載或鏡像,否則將依法追究相關行為主體的法律責任。版權合作請致電:【010-60910566-1260】。
            大健康新聞部記者 關注健康領域大公司、大醫生、重要事件、人物 郵箱:zhangling@eeo.com.cn
            偷拍区图片区小说区激情,久久国产精品一国产精品,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,男女嘿咻嘿咻X0X0动态图,2021日产乱码艾草
          2. <bdo id="0cl6v"></bdo>
            <ruby id="0cl6v"></ruby>

              <rp id="0cl6v"><menu id="0cl6v"><td id="0cl6v"></td></menu></rp>

              <track id="0cl6v"><table id="0cl6v"></table></track>